Last Updated on/最後更新時間: 01-19-21
最近突然想來嘗試一種全新飲食法,在查資料的同時就一起來打篇文章來統整,算是我為自己的整裡也是給大家的介紹,另一方面也是繁體的資料統整實在不足。
之前就有聽朋友在執行這個飲食方法,那時候說是吃陽光的食物,查了資料才發現也就是生食。
在這篇文章裡,我會以兩個面向來解說生食,第一是在健康上,第二是在心靈上。不過我真的必須說生食的資料非常雜,我看到頭都痛了,若是整理得不好或是有錯,歡迎留言告訴我。
另外我先跟大家說一下,可能大家看完會覺得有宗教的感覺(佛教),但其實完全沒有,這個飲食名詞是從西方來的,所以其實真的沒有宗教意味在,那如果不覺得的話打表我打的很成功,因為我完全不希望他感覺像一篇宗教文章。
在我看來生素食飲食更像是一種生活方式。
生素食是什麼?
結合了素食主義及生食主義的飲食概念,因此不能包含動物肉類,我唯一查到他的起源是說來自於瑞士開始發展的飲食概念,其他就真的查不到了。
另外,生食飲食自1800年代就已經存在,只是近幾年才開始流行起來。
生食是指食用蔬果這類未烹煮過的食物,就稱為生食,另外也會盡量吃天然、有機、未加工的食物,生食主義者認為烹調會致使食物中的酵素或營養被破壞。
但我也查到另一種說法,只要尚未加熱到48°C(118°F)以上的未加工食品,都可說是生素食,因為在高於48°C以後會破壞食物裡的營養。
也有人說這個飲食方法是陽光飲食法,跟陽光有什麼關係?因為蔬菜、水果等都離不了陽光的能量,所以人體跟陽光也有密切的關係。
★生食飲食背後的另一個核心信念是,烹飪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。
好處
好處就是準備餐點的時間不會很長 ,製作的方式也較為簡單,如果再更加認真的去研究食譜,其實可以做出好幾道美味的佳餚。
可以使身體更好地預防和抵抗疾病,尤其是慢性疾病,因為很多營養都被完整保存,吸收更完整。
另外還有減輕體重,不過這只是附加的效果,通常不是大家進行生食的主要目的。
壞處
不是所有人都適合,腸道敏感這可能不適合,執行前可能需要先諮詢醫師再評估一下,另外能量消耗較大的族群可能也不適合。
再來就是農藥、灰塵、台灣酸雨等問題,若是沒有好好的清洗乾淨,會把這些通通都吃下肚。
生素食主義人的動機
#健康因素
有些人認為在烹煮的過程中,會因為溫度或是油,使脂肪、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這些起一些化學變化,而這些變化是會影響人體的健康。
#環境因素
有些人認為高溫烹煮會因為溫室氣體(碳)的排放而破壞環境,還有人會選擇吃當地產出的蔬菜而減少長途運輸所造成的碳排放,定外有機作物就是可以減少農藥的化學汙染。
#愛護動物
生素食主義就是比素食主義再更嚴格的素食者,所以可想而知會有愛護動物這一條。
他們會避免吃動物肉品或是奶蛋食品,有的甚至連蜂蜜也不會吃。
#精神靈性需求
也有些人吃素食也是為了身心靈上的原因,認為吃素最大的優點便是能夠帶給人們心靈上的滿足。
帶給人體的幫助
身體上
人們相信,未加工的飲食可以清除頭痛和過敏症,增強免疫力和記憶力,並改善關節炎和糖尿病。
還有其他好處,像是多吃蔬菜和水果有助於控制血壓,少了很多調味,飲食中的鈉含量也會降低,因此可能有助於降低中風、心力衰竭、骨質疏鬆症、胃癌和腎臟疾病的機會。
長期被陽光照射的果蔬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,若經常食用,或許能夠抑制抑鬱症的萌發,也可以抑制體內炎症的發生。
另外,蔬果的豐富纖維質也可以促進排便。
心靈上
大家可能會覺得食物對我們的影響只在身體上,變胖變瘦、身體指數等,其實不完全是這樣。
如果你以前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沒在顧慮,而現在有在健身飲食控管的朋友,或是健康飲食的人,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,你現在對於以往的那些食物並沒有那麼渴求了?當你吃了之後身體可能還會不舒服或是突然的變很疲倦。
我自己對於口味上也有很大的改變,現在輕淡了很多,更多的時候會連調味都不加,品嚐食物原本的鮮甜。
以上的我比較把他歸類為心靈上的改變,如果你之前都沒注意的話,你可以從現在開始觀察看看,你的身體會告訴你需要什麼食物,什麼食物對你會比較好,可以嘗試多多學習、重新感受自己的身體。
在烹調過程中所加入的調味以及溫度都會改變食物,所以有些人會覺得吃生食,或是低溫烹調的食物會比較能夠保持食物原本的能量及營養,也能完整地接收營養。
關於心靈的部分我已經盡量把它說的不要很玄了。
可以吃哪些食物
- 所有可生食的水果和蔬菜
- 堅果
- 種子和穀物,在食用之前通常需要浸泡或發芽
- 豆芽
- 新鮮的香草和原料香料
- 海藻
加工過的純素食:
- 冷榨油(橄欖油)
- 未加工的橄欖
- 植物奶
- 發酵食品,像是味噌、泡菜、酸菜
- 純楓糖漿
- 未經消毒的生醬油
- 低溫烘製而成的乾果和蔬菜
- 醋
- 未加工的生可可或生巧克力
- 優格(素食優格)
閱讀更多資訊:如何在純素食飲食上得足夠的蛋白質
避免吃的食物
- 所有熟食
- 加工食品
- 精緻油
- 食鹽
- 精緻糖和麵粉
- 咖啡
- 茶
- 酒精
- 意大利麵條
菠菜、紫蘇等含高量草酸,可以偶爾食用,但不要常常吃
注意的事情
- 在食材的使用上也要更注意新鮮程度,畢竟沒辦法再用溫度去殺菌,所以不要食用存放太久的食材。在食材的清洗上也要注意,要確實用水清洗乾淨。
- 為了營養的均衡,建議大家各種食材輪流攝取,不要同一種蔬菜或水果吃一個星期。
- 最好是以少量多餐去進行,如果平常是自己煮的人其實會發現備餐時間縮短很多。
- 若是覺得生食較冷,可以適時的加一些暖身的食材,像是薑、咖喱等。
- 油脂要注意攝取夠,像是初榨橄欖油、堅果類都是好的油脂。
- B12要注意攝取足夠,因為他在植物界是沒有卻又是重要的營養素,我的建議是可以吃營養酵母、味噌這類產品。
食物的性質
食物也是有分性質的,我也是在查資料的時候才發現,我本來以為是素食就好,但是發現有些人連屬性比較陰的、生長在潮濕處的植物也不會吃,像是菇類、木耳等。
這些食物的影響對於身體跟心靈上都有影響,有興趣的人可以以自身去實驗看看,觀察自己身體的反應。
在印度醫學(Ayuveda)中,將食物劃分為三種性質,我以非常大概的方式稍微提到一些。
#悅性食物 (Satvik, Sentient food)
有助於身心靈愉悅的食物,像米、小麥、大麥、各種豆類、水果、奶及奶製品等。
#變性食物 (Rajas, Mutative food)
對於身心沒有害處卻也沒好處的食物,例如,咖啡,茶,巧克力等。
#惰性食物 (Tamas, Static food)
意味著對心靈有害,對於身體則不一定,如洋蔥、大蒜、酒、陳腐的食物、大型動物(如乳牛或水牛)的肉、魚、蛋等。
YouTube影片
有點多不,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歡的看。
以下的影片比較是好玩的挑戰,下面有中文連結。
食譜
在我自行創造之前先來看看他人的吧!
閱讀更多資訊:未加工的素食主義者湯食譜
我的後記
以我自己慢慢嘗試蔬食,甚至是減少調味來說我很喜歡,可以真的去吃到食物本身的味道,蠻推薦大家可以試看看。
可以先從每天的早餐開始,之前有幾天我每天早上都會喝一杯綠拿鐵,身體感覺非常舒服。
之後我也會再打一篇關於我對於素食的看法,以及我飲食上的改變、感受等,本來那篇應該先打,但是越查生素食的資料覺得越有趣,就忍不住先寫了這篇。
至於接下來我想嘗試的生素食飲食結果會如何?目前我希望可以先一個禮拜執行一天,希望可以慢慢增加,因為我朋友(他試過一陣子)說真的有可能會不習慣,到時候在跟大家分享成果,我已經跟朋友約好了要一起拍影片。
小提醒
★若是不知道自己的體質是否適合這飲食,建議先詢問醫師再做決定或調整。
★無論怎麼吃,記得一定要營養均衡,各種營養素都去攝取到。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輸入Email訂閱訊息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歡迎追蹤訂閱我其他平台
不管什麼食物都有人不適合或是適合,只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,當然素食雖然很健康,同一種東西吃太多對身體也反而不太好,文章都幫大家重點整理出來了,很用心~讚
對啊,還是希望大家能營養均衡,自己吃的開心最重要
我自己本身是吃蛋奶素
不過我也是第一次聽說生素食主義
感覺好像又更上了一個層級
或許未來可以嘗試看看
謝謝版主的分享~
我是從肉食主義降到蛋奶素,後來變自己煮的時候吃全素,最近真的超想嘗試看看生素食
我腸胃道不好,生食可能不太適合我
不過我覺得對於敢嘗試的人我真的由衷佩服~
感謝版主提供的相關知識
腸胃不好的話真的要先問過醫師, 不然最後反而傷身
之前只知道Vegan和Vegetarian這兩者的差別,原來還有一種是生素食主義Raw Veganism,本身為葷食者,但最近常常看到有關於吃素所帶來的好處的文章,也開始對素食有興趣,看來自己可以嘗試吃一個星期的素食來看看效果,謝謝版主的分享!
我自己有嘗試過一段素食,但不太習慣,我自己現在是只要自己煮就是吃素,跟朋友吃飯可以吃葷,但會盡量選擇健康一點的雞肉或魚類
很多素食人士為了追求美味, 很多時候都採取煎和炸的烹調方式,其實這樣也對身體不太好,看過版大對生素食的介紹後,感覺很適合不想太多烹調,更追求身體健康的人士,謝謝分享。
其實真的愛素食的人會喜歡食物的原味,帶點甜甜的,不過度調味,我也想多分享一些簡單調味又好吃的食譜給大家
真的是太猛了,這種飲食法還真的沒試過,但是還真的有點衝動想試看看,感謝版大的文章。
建議先從素食試起XD不然可能兩餐就放棄了~
生素食主義這我還是第一次聽過,對追求身體健康的人士是一種新選擇
版主的推薦看起來很棒 但我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堅持下去 希望先從下禮拜開始嘗試看看素食 順便看看自己的身體跟心態的反應
我一開始其實超不習慣,所以才會偶爾吃肉,但也都是挑雞肉魚肉
第一次聽生素食主義,比吃素食更嚴謹,不過看起來是比吃一般素食健康,因為一般素食就我所吃會吃進過多的油脂,謝謝站長分享新知識~
吃素如果吃外食真的很容易吃進過多的油!
我吃素快十年了
第一次聽到生素食這名詞
可能因為台灣不常見,比較少人這樣吃~
因為宗教的因素,之前對吃素都有一些排斥,但是年紀越大及最近的一些素食新觀念讓我對吃素有新的改觀,有一點想嘗試吃素,但是又擔心吃素會蛋白質不夠造成肌肉流失,要如何吃要如何吃素才不會蛋白質流失呢?
其實素食的蛋白質很容易攝取喔~像是豆腐、豆類都有蛋白質,我後來還會吃藜麥、燕麥,其實非常的足夠,我自己也是有在健身,吃素再加上一些高蛋白飲,並沒有造成肌肉量流失。若是害怕的話,可以保留喝牛奶跟起司,看自己吃素的目標是什麼。